竹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衢州对接会干货满满

近日,竹林供给侧多目标产出技术支撑乡村振兴对接会在衢州衢江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联合衢江区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政协农业农村委、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等相关领导和来自河南、四川、贵州、广西等4省5县的省外领导嘉宾应邀出席,中石化BP、世纪联华、云集等多家科技扶贫对接平台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为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代表们以科技支撑竹业发展、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针对浙江一亩山万元钱的实践、特色森林村庄的未来村庄构建之路、农林商品数字化品牌构建、竹林供给侧多目标产出技术应用、扶贫模式创新、科技+竹产业以及浙江精准帮扶的经验和窗口效应等展开热烈讨论,为打造竹子“重要窗口”、实现竹子创新科技支撑“三进平台”融入打通农产品最后1公里打好基础。

竹子是浙江省重要的自然资源,竹产业是山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是脱贫攻坚冲刺、乡村振兴接棒之年。竹子科技如何打造“重要窗口”支撑乡村振兴、如何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和加快发展县的精准帮扶成效巩固、增强、提升已迫在眉睫。

衢江区副区长方勇胜做对接会主旨演讲

衢江区副区长方勇胜指出,衢江是四通八达的通衢之地、山水秀丽的生态福地、放心农业的示范高地、乡村振兴的先行之地,森林覆盖率72.9,有4个国家级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竹产业资源丰富,现有竹林面积46.3万亩,立竹总量7000万株,资源储量列全省第四,是浙江省竹子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竹炭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之一。据了解,近年来,衢江区以做大做强竹产业为主线,持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推动竹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通过“基地+农户”带动更多农民参与,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规模;通过“专家+项目”组建竹产业研究院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不断夯实产业科技支撑;通过“品牌+市场”规范产品标准,拓宽销售渠道。

与会专家、领导们听取中竹中心科研成果汇报

近年来,在国家林草局和省林业局的支持下,竹子中心和亚林所、浙农林等各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竹子为对象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探索,围绕低产竹林高品质提质增效、竹木菌、草、药、动等多复合经营、夏笋竹资源挖掘培育等,研究集成竹笋食味和安全品质提升关键技术、毛竹笋材两用林培育、竹林分类经营与定向培育、竹+药与竹+菌复合经营、竹林供给侧多目标产出培育技术等等,对地方竹产业形成了有效支撑。

吴鸿教授等专家、领地实地调研竹林经济

浙江省政协农业农村委吴鸿副主任、信阳市政协副主席光山县委刘勇书记、信阳市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张冬梅等领导专家深入竹园,实地调研竹林经济。浙江省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省林业局一级巡视员吴鸿教授认为“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已成为浙江乡村振兴的新亮点、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和现代林业经济的新样板,也是探索竹子领域“重要窗口”的可能途径之一,可以从新模式创新、新业态培育、新人才培育、新产业延伸等角度,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推广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竹子中心负责人在研讨中指出,技术如何转换为经济,可以尝试打造全产业链闭合的发展模式,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应做好产品市场的技术支持。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相关专家对竹子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建设作了详细指导。

和途科技创始人马川分享未来村庄之路

市场力量的衔接是乡村振兴的关键1公里。和途科技、中石化BP、纪联华生、云集等乡村振兴和市场扶贫专家指出竹子科技可以在乡村帮扶植入小微服务产业及运营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竹林下经济创新技术的应用,以竹林为载体的林产品会越来越丰富,技术熟化后量质提升,要在重视生产和加工,解决供给侧低效、无效产品向高品质产品转化的同时,探索打通农林产品从农民手中到消费者手中最后1公里,努力促进各地美丽乡村建设转化为美丽经济,探索打通“两山理论”转化通道的可行实践。

此外,与会代表先后前往衢江区新田铺康养综合体、“益年堂”林下经济示范点、谢高华改革担当精神传承馆、柯城区“智多张西”参观学习。张西村的“智多张西”项目以村集体经济主导的产业思维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引进杭州和途科技优社团队实施全周期管理及运营帮带服务,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实现商农切换,在过程中植入竹林供给侧多目标产出技术,支持整村产业兴旺。探索实践未来村庄之路。“张西模式”不仅使得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增产增收,更是实现了农、文、旅齐头并进的良性融合式发展。

与会代表实地调研优社团队运营的“智多张西”与竹林复合经济项目

猜你喜欢